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一种PVT取样筒高压氮气泄压装置的开发应用

作者: 宋彬 王亮 梅少良 张树森 来源:机械工程师 日期: 2021-06-06 人气:137
PVT取样筒是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仪PVT短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存储地层原状流体,所以下井之前都要保养取样筒。取样筒经常出现转接活塞高压后密封堵(以下简称密封堵)不容易拆卸的问题。由于样筒充完氮气后需用硬质合金堵封住充氮入口,井下密封堵与泥浆直接接触,时间久了容易锈蚀,再拆卸就比较困难,无法泄压就不能保养取样筒。文中对PVT取样筒高压氮气泄压方法进行研究论证,采取一种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并能显著提高时效性的方法,进行推广使用。

睢宁二站液压调节机构放气阀控制电路的改造

作者: 张合朋 朱佳佳 王亮 蔡晓东 来源:电世界 日期: 2021-05-27 人气:195
睢宁二站主泵房采用堤身式布置,块基型结构,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虹吸管出水流道,真空断流阀断流。站内安装立式混流泵配同步电机共计4台套(含1套备机)。单机设计流量20.0m^(3)/s,叶轮中心高程9.8 m,配套电机功率3000 kW,总装机功率12000 kW.泵站机组采用液压动能的叶片调节机构,机组开机前起动液压站油泵建立液压调节机构(以下简称液调机构)控制系统压力后,打开放气阀,待透明观察油管充满油柱时视为排气完毕并及时关闭放气阀。

一种液压启闭机防卡阻反顶技术研究

作者: 朱佳佳 黄建 王亮 来源:水电站机电技术 日期: 2021-05-20 人气:196
叙述了大型水利工程较为常见的一种启闭机——液压式启闭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针对运行管理单位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发现的机械卡阻问题给出了全面、科学的判断。通过该类型启闭机防卡阻提出了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探索出新的液压启闭机设计思路,以期达到水利工程设备安全运行的目的。

一种小型电控液压弯管机的设计

作者: 牛玉艳 郭文静 张总 林小军 王亮 来源:机械制造 日期: 2021-03-04 人气:154
针对大规格快速锻造液压机的研制生产,设计了一种小型电控液压弯管机,能够弯曲较大管径。介绍了这一小型电控液压弯管机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和液压系统。实践证明,这一弯管机弯管能力强,结构紧凑,操作维修方便,成本低廉,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液压球形关节自抗扰控制研究

作者: 任洵涛 边斌 王亮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21-01-21 人气:175
以液压球形关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和模型不确定性等特征,采用一种基于改进型粒子群算法(PSO)参数自整定的自抗扰控制器(ADRC)。分析ADRC各参数的意义和整定原则,采用改进的非线性动态方式更新PSO的惯性权重,并引入基于时间乘以绝对误差积分的优化准则(ITAE),运用改进型PSO在线自整定ADRC的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与传统ADRC相比,经过改进型PSO参数优化的ADRC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在α和β运动方向上超调量分别减小0.3、0.13 rad,调节时间分别缩短0.98、0.59 s。

基于转速转矩双闭环的液黏调速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 汪首坤 王晓军 王亮 郭刘洋 汪浒江 来源:液压与气动 日期: 2021-01-11 人气:197
液黏风扇调速系统存在滞环、死区、饱和区等多种非线性特性,在调速过程中,其输入输出关系曲线存在最大可达44%的滞环和大约为43%的死区,非线性度最大可达30%。设计了转速-转矩双闭环模糊控制策略:结合Stribeck摩擦理论,按照稳态曲线的分段线性规律将控制过程分段,获得模糊控制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环节修正转矩测量值,从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转矩传递关系分析输出转速变化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PID控制策略,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将转

舵叶随动式液压球形关节运动学及性能分析

作者: 方守龙 王亮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日期: 2019-12-10 人气:90
针对球面运动机构驱动方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驱动球形关节机构,该机构利用超全周转动马达及舵叶摆动马达作为驱动,可以实现超全周转动;由机构学理论推导了正逆运动学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得出了机构的奇异位形;分析了机构的灵巧度性能指标及惯性力全域性能指标,通过仿真找到了机构性能较优时的结构参数.该关节机构具有结构紧凑、低耦合、负载大并且能够实现全方位输出的特点.

液压破碎锤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作者: 王亮 杨国平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18-07-12 人气:9782
液压破碎锤计算机建模与仿真
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的液压破碎锤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利用MSC.ADAMS和CATIA对国外某型号液压破碎锤进行建模及仿真计算,得到活塞和阀芯的仿真运动曲线并对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活塞上端直径是提高打击能量的有效手段且该设计变量对测量函数有较高的灵敏度。该研究工作较好地解决多刚体中接触—碰撞及活塞和阀芯的互动等问题,为产品的设计改良和使用提供了参考。
  • 共6页/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