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汽车驾驶员耳侧噪声贡献量分析
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车外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对人耳侧的影响难以定量分析。利用高速公路试验结合传递路径分析的方法,研究汽车高速工况下车外相关位置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的传递特性;对驾驶员耳侧的气动噪声和轮胎辐射噪声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车外不同位置、类型噪声对驾驶员耳侧的噪声贡献量;分析车外不同类型噪声源的贡献量随车速的变化特性;将高速工况驾驶员耳侧拟合噪声信号与实测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车外不同位置噪声贡献量在频域上的分布规律。
高速列车头型近场与远场噪声预测
建立了某头型的1∶8缩比三车编组气动噪声仿真模型,采用大涡模拟获得车身湍流脉动压力,基于FW-H方程和声扰动方程分别获得远场噪声和近场噪声,从而建立一整套头型气动噪声预测方法.远场测点总声压级的仿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相差小于2.0dB(A),频谱变化趋势相同,量级相差较小,表明基于FW-H方程得到远场噪声的可行性.基于声扰动方程能够获得头型关键部位的总声压级,通过对比量级发现,转向架部位总声压级量级远大于其他部位,这与传声器阵列识别结果相吻合,从而验证了声扰动方程获得近场噪声结果.对比头型各部位湍流脉动总压力级和总声压级发现,转向架和排障器量级大于车窗、鼻锥和车体;与湍流脉动总压力级相比,总声压级分布更为均匀,量级更小.
螺杆制冷压缩机振动噪声控制技术研究
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振动噪声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螺杆制冷压缩机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从机械振动噪声和气流脉动两方面总结了若干主流减振降噪方法和技术。螺杆制冷压缩机振动噪声的进一步改善,主要应在转子材料、转子型线、气流脉动抑制、主动振动控制和有源降噪等方面深入研究。
缝翼结构参数对缝翼噪声影响的三维仿真分析
缝翼噪声是机体噪声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缝翼结构参数可有效抑制缝翼噪声的辐射。针对典型多段翼型30P30N,首先,通过调整缝翼结构参数,如改变缝翼与主翼之间的相对位置、封闭缝翼通道等,以得到新的缝翼构型;其次,采用DDES方法计算三维瞬态流场,分析新构型下缝翼附近流场的涡量分布特性,以及利用FW-H积分方程获得远场噪声辐射的指向性和声压级分布特性;最后,通过参数对比分析,揭示缝翼辐射噪声的产生机理,并获得缝翼结构参数对噪声辐射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缝翼附近流场的涡量强度与缝翼噪声源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整缝翼位置参数与缝翼后缘变形等方法,能有效降低缝翼前缘尖端附近流场的涡量强度,可在保持较高的升力系数的条件下,较大幅度降低缝翼噪声辐射。
方舱轴流风机机罩降噪研究
以某方舱用轴流风机为研究对象,结合计算流体力学(CFD)和计算气动声学(CAA)理论,运用大涡模拟(LES)法进行了非定常分析,通过FW-H模型分析风机的远场气动噪声特性。风机气动噪声在基频及其高次谐波处出现离散峰值,宽频噪声部分随频率增加逐渐降低且趋于平缓。运用宽频噪声模型得到风机罩表面偶极子噪声分布,分析风机罩安装距离对噪声的影响。随着风机罩安装距离的增加,风机罩表面偶极子噪声显著降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机安装原风机罩使噪声总声压级从47. 7 dB提升到60. 8 dB。将风机罩出风口设置为环形并适当加大核心区域出风面积,可将噪声总声压级从60. 8 d B降低到56. 7 dB。
基于能量分析的空调外机风道系统性能匹配
针对空调外机风道系统换热效率与气动噪声间的设计冲突问题,抓住能量这一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划分风道系统功能模块,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各功能模块间的能量流动,计算各功能模块的性能关重度和富余度,找出优化潜力较高的零部件——风扇罩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大涡模拟和声类比方法的平板冲击射流噪声指向性数值研究
利用大涡模拟(LES)和FW-H声类比方法对平板冲击射流的噪声指向性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研究。首先,当冲击速度相同时,对不同冲击距离下的平板冲击射流的流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不同冲击距离和冲击速度下各个噪声监测点的总声压级进行了数值预测。最后,结合流场与声场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平板冲击射流的声源产生机理及噪声指向性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平板冲击射流的主要噪声源包括平板表面压力脉动产生的偶极子源和湍流流体内部应力引起的四极子源,冲击距离对噪声指向性分布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前缘带光滑霜冰的NACA0012翼型表面声学特性计算
结冰将改变飞机空气动力表面形状,不仅使飞机空气动力性能下降,还会导致气动噪声的变化。为研究结冰对翼型气动噪声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前缘带光滑霜冰的NACA0012翼型表面声学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C型网格拓扑结构对结冰翼型的计算区域进行了划分,采用不可压缩雷诺平均N-S方程对结冰翼型周围黏性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采用基于Proudman理论的宽频噪声模型和Curle的表面积分方法预测了结冰翼型的表面声学参数,获得了沿结冰翼型弦向分布的表面声功率和表面声功率级。研究表明,0°或小攻角时,靠近前缘霜冰区域的流动转捩或流动分离使结冰翼型的表面声功率更高;较大攻角时,靠近后缘的区域发生流动分离,使后缘的表面声功率增加,进一步增加了结冰翼型的表面声功率。前缘霜冰产生的流动转捩和流动分离是结冰翼型...
倾斜蜗舌在离心风机降噪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介绍了清扫车配套风机总体技术状况,针对新研发的S流道的7.8C低噪风机进行流场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CFD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倾斜蜗舌技术进一步降低风机噪声,优化和风机效率提高了3.2%,比A声噪声降低了4.2dB.
不同速度导弹的声辐射特性研究
根据悬浮子弹药对导弹的末端拦截所需的起爆激励条件,研究了导弹飞行过程中的声辐射特性。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亚声速、跨声速和超声速3种速度等级导弹飞行过程中的表面脉动压力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导弹周围的压力分布及其表面最大脉动压力随速度的变化关系。依据气动声学的声学相似理论对亚声速导弹所产生的声场进行了仿真,分析了该辐射声场中各参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频单色波可以作为悬浮子弹药激爆检测信号,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悬浮子弹药声光激爆机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