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液压网 欢迎你,游客。 登录 注册

二次调节静液储能传动系统在拖拉机上应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 李翔晟 来源: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日期: 2020-02-17 人气:76
本文简要介绍了二次调节技术,并对二次调节静液储能传动系统在拖拉机上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二次调节静液储能拖拉机传动系统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日期: 2020-02-17 人气:79
二次调节静液储能拖拉机传动系统是由柴油机、液压蓄能器、液压泵/马达(二次元件)、差动变速器和驱动轴等组成.该系统充分利用了液压蓄能功率密度大,二次元件具有较高的控制质量,可实现四象限工作等特点,实现了柴油机和拖拉机行驶载荷的分离.工作过程中当外负载扭矩发生变化时,将引起二次元件的转速变化,从而引起二次元件排量的变化,通过调节液压马达的变量机构使其与工作负载所需转速相适应.

新型电控液驱车辆传动系统特性及匹配研究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机床与液压 日期: 2019-08-15 人气:202
简要介绍了车辆静液压储能传动这一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详细分析了系统中关键元件之一的储能元件——气囊式蓄能器的各参数之问的关系以及蓄能器的充气容积、有效容积和压力、多变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对车辆制动能量回收以及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并以某型公共汽车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和实验得出了系统的能量回收率为38.46%-61.55%,该车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经济性及实际应用前景。

新型传动试验装置能量再生系统效率分析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传动技术 日期: 2019-06-12 人气:129
建立了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能量再生系统各分立元件蓄能器、变量泵/马达、飞轮以及液压回路的分析模型和系统模型.以蓄能器压力和温度、泵/马达的扭矩和效率、压力损失和飞轮的转速为时间参变量,采用四阶Rugge-Kutta算法求解微分方程.以此计算的系统变量来确定能量损耗和循环效率.计算结果表明,能量损耗主要产生于液压泵/马达,约占总损失的24%,当蓄能器的热时间常数为60 s时,蓄能器基本处于绝热状态,热能损失很少;系统循环效率在50%~75%,与计算时飞轮的初速度和转动惯量有关.

蓄能器与车辆静液压储能传动系统特性及匹配分析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公路交通科技 日期: 2019-06-02 人气:169
本文简要介绍了车辆静液压储能传动这一新型动力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详细分析了系统中关键元件之一的储能元件--气囊式蓄能器的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蓄能器的充气容积、有效容积和压力,多变指数等参数的变化对车辆制动能量回收以及对车辆性能的影响,并以某型公共汽车为例,通过分析计算得出了系统的能量回收率与蓄能器容积的关系.

静液压储能传动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匹配效率

作者: 李翔晟 常思勤 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日期: 2019-05-01 人气:171
为了便于进行汽车动力源系统的参数选择和设计,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曲面拟合和二维插值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绘制了液压泵的特性等值曲线;综合发动机和液压泵的特性曲线,分剐对发动机与液压变量泵、定量泵进行了匹配效率分析;考虑蓄能器的效率,建立了发动机与液压泵、蓄能器的效率数学模型以及效率脉谱图,定义了系统效率概念并以此评价动力源系统的经济性,得出了发动机与变量泵、定量泵匹配的效率关系以及动力源系统的最佳工作范围。

起重机液压能回收利用系统能量平衡研究

作者: 李翔晟 郭美华 杜宝洁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日期: 2018-11-05 人气:20
起重机液压能回收利用系统能量平衡研究
为了提高起重机能量利用率,针对液压起重机的结构特点,本文从能量平衡观点出发,提出了在传统的液压起重设备中增加液压蓄能器,由液压蓄能器和液压平衡缸组成液压能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实现起重机在升降过程中将部分液压能回收并储存在蓄能器中在起重机工作时协助液压泵提供辅助能量,达到减少能量供应,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提高液压起重机的效率,改善液压起重机的能量利用率.

液压变量泵伺服系统的双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作者: 李翔晟 来源:液压与气动 日期: 2018-07-28 人气:4627
液压变量泵伺服系统的双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针对液压变量泵控制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了一种双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来消除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控制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指数趋近律的抖动消除法有效减弱了系统中的颤振现象。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跟踪特性,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
    共2页/16条